今天给各位分享李棠阶书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清末书法家李棠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清朝的宰相是谁?
- 2、曾国藩的历史评价怎么这么高?
- 3、清朝名人
清朝的宰相是谁?
清朝从没设过宰相一职。
清沿明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
在官职设置中,清朝基本上保留了历朝的制度,主要由六部掌管职权:
一、吏部——主管文官的登记,资格的审查,成绩的考核及任免,升降,转调,俸给,奖恤等事的审查
二、户部——主管户口,赋税,薪饷,铸币。
三、礼部——主管练兵,武器和武官一切政令。
四、刑部——主管国家的法律刑罚。
五、工部——主管土木兴建和水利等。
扩展资料
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等多达几十种官名。
据记载,早在商周时代已有太宰、尹、太师之称,这些官职虽有辅佐天子管理国家之意,但在当时尚不具备国家机器中幕僚长性质。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相的名称出现了。例如管仲为齐国相,蔺相如为赵国相。由于当时养士之风盛行,不少有知识的人被各国招聘为相。
秦国由于变化彻底,发展迅速,是战国时代第一个设立郡县制的国家,并于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任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丞相之名由此而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宰相作为官制首次确定下来。
秦始皇之后,废分封,设郡县,废诸侯,设官吏,皇帝不再通过宗法亲缘关系进行统治,改为任命官僚向全国发号施令,因此有必要组织一套官僚机构,并借助于宰相大臣辅佐政务。宰相就在这一历史条件下产生了。随着封建国家的发展,宰相制一直沿袭了两千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官制
曾国藩的历史评价怎么这么高?
曾国藩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后的大变乱时代,外国列强的入侵,成为了当时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这个时期的历史任务,可以说一是反封,二是反帝,而曾国藩的一生,经历了鸦片战争,镇压太平天国,掀起洋务运动,处理天津教案,这些事件都决定了他的历史地位。
曾国藩很早就认识到了国内危机四伏的政治形势,对当时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有着很清醒的认识,他知道此非常之时,不再是空议“澄清天下之志,效仿经世之学”的时刻,就多次向朝廷上疏,可惜不被咸丰帝采纳。于是,曾国藩走上了协办团练、镇压太平天国的道路,这也是对他争议最大的地方。
有些人认为:太平天国后期根本没有前途,它的存在只会使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只会对外国殖民主义者更加有利,因此平定太平天国起义,迅速恢复统一,是历史的迫切要求,而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实际上是避免了中国历史的倒退,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但后期的历史证明了,让满清继续存在,是比太平天国更大的历史倒退。当然,曾国藩毕竟是有历史局限的,不可能要求他更多。
曾国藩一方面痛恨西方侵略,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师夷长技以制夷”,掀起了洋务运动,也可以说是在清王朝长久的闭关锁国的顽固思想下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意义无疑是积极和有益的。
曾国藩的治军,最重视思想教育,这一点不仅是当时,在后世也有很多效仿者。
另外,曾国藩在文学上继承桐城派而自创湘乡派,成为湖湘文化的代表,无论在思想学术、处世交友、治家育子等诸方面都有着非常难得的独到眼光,而且曾国藩对自己的人格修炼提出的诚、敬、静、谨、恒,近乎圣人的要求,直到今天,依然能让人们在修身养性上受益匪浅。
曾国藩被视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获得了人们的极高历史评价,甚至评价其“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其实是太美化他了。
清朝名人
1、邓世昌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男,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贯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为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
2、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
3、于成龙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觐见,升任江南江西总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赐谥“清端”。有《于清端政书》八卷等著作传世。
于成龙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为“清官第一”。
4、朱淇
朱淇(1858—1931)广东南海人。字季箴、原字箓生。室名听雪庐。生于清咸丰八年。在光绪三年(1877)中秀才,不久就放弃举业,旋专习经史,朱次琦之侄。
朱次琦(1807—1881)乃是清朝末年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康有为是其入室弟子。后结识孙中山,并加入了孙中山发起组织的“兴中会” 。
5、年羹尧
年羹尧(1679年—1726年1月13日),字亮工,号双峰,安徽凤阳府怀远(今安徽省怀远县)人,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朝名将。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一等公。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
雍正二年(1724年)入京,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赐令自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邓世昌 (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则徐 (清朝道光时期大臣、民族英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于成龙 (清朝名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淇 (清朝末年历史文化名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羹尧 (清朝名将)
李棠阶书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清末书法家李棠、李棠阶书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