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溪指墨画刍议
文/赵彦国
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中国艺术崇尚自然之道,尤重“删繁就简”、“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哲学思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眼中所见之物多为覆盖于事物本质之外的躯壳。于是,大部分时候我更愿意闭上眼睛,用心来倾听,用心来感受深藏于外相内的最富感染力的东西。眼睛会欺骗心灵,当然,心灵也非无拘无束,惬意自在,时有所累之物。因此,当我们试图用真诚的心智去感悟人生,表达快意的时候,卸掉心灵的枷锁将使得情感的传递更为真切自然。
胡老溪,金陵书画圈里一位极具眼力和创作实力的智者。之所以称其为智者,倒不是因为他富有一望即见的聪明相。其一,老溪的言语举止,沉稳有度,略带憨厚的拙朴中显见一种来自心底的淳雅之美。其二,在老溪的心底,除了对艺术的洞见和思维指向迥异时人外,他的情感还根植于对世态人情的感悟与揣摩,那是曾用心去抚慰苦难与沧桑后获得的生命体悟,这是其深沉而宏壮的个人情怀使然。
老溪不妄交友,平日只与圈内几位脾性内敛、笃行厚德的老友交往,偶尔闲来一聚,品茗赏画,自然无拘无束,畅兴而快活。多年来,老溪专注于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与研究,且在笔墨意韵对画面的表现张力上体悟尤深,画面氛围营造的张弛有度,见笔见墨,格调不俗,在圈内赢得“气息高古”的赞誉。然而,对一位具有历史眼光和细腻情感体验的人来说,心灵与笔墨之间的间隙时常叩问着他,不能心手双畅地大踏步前进真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
一段沉寂的思考之后。近年来老溪开始抛却心灵的羁绊,倾心于指墨画的创作。指墨画又叫指头画,相传始于唐代的张璪,实际上,张璪的偶尔手指涂抹更多的来自于“退笔”(秃笔)作画所产生的肌理对画面效果的影响。其后清代康熙年间的高其佩,在指画方面成就极高,被称为指画的创始人。近代潘天寿则深受高其佩影响,通过“常”与“变”的探索,终成为开拓、创新指墨画的一代大家。显然,老溪无意与历史上兼攻指墨画的诸大家一较高下,因为历史一往无前,只记住处于历史拐点的人,如果仅仅是捡拾老陈套,倒也不符合他的个性。当然,他更不屑于与当下专玩噱头的杂耍同谋,将指墨画作为“新奇”、“炫世”的伎俩。如果说张、高、潘诸家是为了追求指、笔间表现技法之不同,笔情指趣之相异,从而互为参证的话,那么老溪则更关注于指头多维度地在纸面上行走时那种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神意悠游,没有丝毫阻碍的触摸感和畅快感,十指连心,恰有一种原生态的艺朮创作冲动。
值得一说的是,老溪的指墨画试验常避开了自己熟悉的花鸟题材,转而以旧时熟知的民间人物入画,城北武林高手杨小辫子、盐仓桥的修鞋匠、七里街的算命先生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从指间滑落出来,憨态可掬,混沌而真实,带着老南京土城墙的气息。
“无意于嘉,追求真纯”,让真实的情感由神经末梢畅然流于纸上,胜于驳杂的理念和炫目的技巧,那一刻,老溪指尖的跳跃勾勒出一个敞亮的世界。